《淮安生态新城高铁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方案的批后公布
发布时间:2016-10-28 浏览次数: 关闭

201663日,市政府正式批复了《淮安生态新城高铁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淮政复〔201625号)。现将规划成果方案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
    东至京沪高速,西至新长铁路,南至广州路,北至徐杨路。规划范围总面积为1129.75公顷。

二、功能定位 
    以对外区域服务及对内公共服务为特色的城市级专业中心;

集交通枢纽、商务办公、湿地休闲、星级宾馆、商业购物、文化娱乐、生态居住等功能多元复合的综合片区。

三、规划结构 
    空间结构为一条发展轴、一条景观带、三个节点、六大功能区域。

一条发展轴:沿景宜路-枚皋路城市发展轴。依托高铁站点对区域功能的带动作用,沿枚皋路-景宜路发展轴布置高铁新区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区域性和城市级商业和商务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促进规划区西侧的淮安生态新城与本次规划的高铁新区联动发展。

一条景观带:指沿大寨河-乌沙干渠的生态景观带。大寨河、乌沙干渠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斜穿规划区,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生态廊道之一。本次规划以上位规划为依据,同时延续概念性规划确定的高铁新区的生态景观框架,将大寨河-乌沙干渠与淮安森林公园相互沟通,形成一条城市级的滨水生态带、景观带、湿地旅游带。

三个节点:指城东路与景宜路交叉处的城市商业中心节点、高铁站前的站前公共中心节点、景宜路与安澜路交叉处的区级公共中心节点。城市商业中心节点以大型商业、文化服务设施为主,包括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品牌专卖店、高档餐饮、文化中心等,形成城市级的商业中心;站前公共中心节点以区域商务办公、金融保险、社会服务、会议展销、高端酒店等功能为主导,打造以区域服务功能为主导,同时兼顾城市商务服务功能的地区级公共中心;景宜路与安澜路交叉口处的区级公共中心节点结合社区中心进行建设,布置零售、餐饮、精品酒店、社区公园等服务设施,强化沿枚皋路-景宜路公共服务功能的延续性。

六大功能区域:规划区按照主导功能的不同,划分为六个片区,包括一个公共服务片区、两个个居住片区、一个混合社区、一个创新社区、一个预留开发区。

四、综合交通
    1.对外交通规划

1)铁路

在建连淮扬镇铁路、徐宿淮盐铁路由规划区东侧经过,与广州路、徐杨路相交,建议采取道路下穿铁路形式。

规划区现有一条新长铁路由规划区西南侧经过,与安澜南路、枚皋路、徐杨路相交,为道路上跨铁路形式。

2)公路

规划区内高铁站房站房东侧有京沪高速经过。

规划对现有S237省道进行快速化改造,作为城市快速路网的一部分,承担高铁站前人群快速到达与疏散的功能,且满足城市东部地区与城市其他区域之间中长距离的交通需求。

3)对外道路衔接

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方向:“两快两主”,分别为安澜南路、S237、鸿海南路、广州路;

淮安区方向:“一快一主”,分别为S237、鸿海南路;

生态新城方向:“一快两主”,分别为安澜南路、徐杨路、枚皋路。

京沪高速以东方向:“二主”,分别为徐杨路、广州路。考虑到未来城市跨越京沪高速往东发展的可能,规划预留向东的交通接口,建议徐杨路和广州路与高铁线路和京沪高速公路相交时采用下穿的形式。

2.道路系统规划
  
1路网结构

规划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基本形成方格网的路网结构。规划路网总规模73.67千米,密度为6.5千米/平方千米。

2)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快速路2条,形成“二纵”的格局, “二纵”分别为鸿海南路和S237;主干路4条,形成“三横一纵”的格局,其中“三横”分别为徐杨路、枚皋路-景宜路、广州路,“一纵”为鸿海南路;次干路3条,形成“一横二”的格局,其中“一横”指顺达路, “二纵”分别为城东路、高铁路。

 3.公共交通规划

1)轨道交通

    规划区规划轨道线路3条,分别为大运量轨道交通L1线、大运量轨道交通L2线、有轨电车线。具体的线路走向、站点设置以经批复的《淮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准。

2)常规公交

公交中途站在主次干路交叉口出口道及系统性支路上每隔300-600米设置。公交港湾站结合交叉口渠化,布设距离交叉口60米左右,方便行人过街换乘。在徐杨路、景宜路、安澜南路、鸿海南路设置高峰时段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道宽度按照3.5-4.0米设置。

4.交通设施

1)公交场站规划

规划4处公交首末站,要求以“场站+物业”的形式”结合居住社区中心、高铁站等进行复合开发,均不独占用地。

2)停车设施规划

本次社会停车场采用停车共享策略,采取单独设置和结合各级社区中心、各级社区公园绿地、交通枢纽等进行设置相结合的方式,共设置社会停车场8处。

机动车配建停车泊位配置标准参照《淮安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2013(试行)》中的“建筑物标准车位配建指标”以及周边地区相关用地配建停车位指标执行。

3)加油站设施规划

本次规划区内共规划4座加油站。

5.慢行系统规划
    充分利用沿大寨河-乌沙干渠的滨水生态景观带,打造安全高效的慢行系统和舒适的慢生活网络,促进高铁新区绿色交通和低碳交通发展。

1)慢行绿道:结合景宜路和顺达路之间沿大寨河-乌沙干渠的的低密度生态景观带以及南支河、四支沟、三大沟等河道的滨河绿地,打造地区级慢行绿道,主要供市民休闲、观光使用,满足地区居民对亲水、亲绿的心理需求,体现地区文脉特色。

2)慢行设施:通过地面道路、空中连廊、地下通道等设施连接商业建筑、办公楼群,在公共服务设施片区组成地上、地面、地下一体化的立体步道系统;高铁站站前广场向西与高铁路相交处设置缓坡跨越高铁路与中央景观带相互沟通,使得市民在站前广场可以步行直达中央景观带。

3)公共自行车:在大型居住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中央景观带、滨河公园等客流集聚地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车站,吸引出行者向公交、慢行方式转移,促进交通绿色低碳。规划区共设置28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公共自行车规模1700辆左右。

4)水上巴士:规划沿大寨河设置4处水上巴士站点。

五、绿地系统规划

以大寨河-乌沙干渠生态景观带为依托,结合沿景宜路、徐杨路、鸿海南路、安澜南路等主要干道设置的沿路绿带,构建生态绿地系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整体优化本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绿地面积总计174.62公顷,其中公园绿地103.88公顷,防护绿地65.49公顷,广场绿地5.25公顷。

    六、城市设计引导
   1.轴线。重点塑造沿景宜路-枚皋路城市发展轴,沿轴线布置高铁新区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区域性和城市级商业和商务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促进规划区西侧的淮安生态新城与本次规划的高铁新区联动发展。

   2.节点。结合Tod发展模式,形成三处形态节点。节点一为位于城东路与景宜路交叉处的城市商业中心节点、节点二为位于高铁站前广场空间节点、节点三为位于景宜路与安澜路交叉处的区级公共中心节点。

   3.地标。规划重点控制2个一级地标,1个文化地标。其中,一级地标一处位于景宜路与花园路交叉口东南角滨水地块的标志性高层建筑,建筑高度控制在200米至220米,另一处为高铁站房,要求重点处理好与沿大寨河-乌沙干渠中央景观轴线的对位关系;二级地标为位于滨河路与景宜路交叉口西北侧文化地块内部的城市级文化设施,建筑应着重处理好与东侧放大水面的相互映衬关系,同时通过建筑造型凸显标志性,加强对淮安地域文化元素的表达。

   4.廊道。规划控制1条一级廊道和5条二级廊道。一级廊道指沿大寨河-乌沙干渠生态景观带形成的景观廊道,廊道内建筑高度控制在16米以内,局部临水区域严格控制在12米以内。

5.界面。本次规划范围内界面分四类控制:城市级连续性公共活动界面、社区级连续性公共活动界面、滨水界面和绿色界面。重点控制沿景宜路的城市级连续性公共活动界面和沿中央景观带的滨水界面。沿景宜路城市级连续性公共活动界面鼓励设置连续性邻里街道,建筑和围墙宜紧贴指定建筑退界线,建筑正立面与街道平行,连续性之B/P值大于70%;沿中央景观带的滨水界面应以开敞、绿色为主,不得沿滨水绿化空间设置阻碍人行连续的围栏、院墙等设施。

七、海绵城市建设
    1.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1)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沿大寨河-乌沙干渠的生态生态景观廊道,并根据现状地形适当开挖河道,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2)保留并沟通主要水系、绿地,并划定蓝线和绿线,使分散的生态斑块有机结合,架构地区生态框架,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效益,

2.生态恢复与修复

1)建设生态驳岸。滨水岸线作自然或半自然化处理,用植被和自然材料来保护和巩固河堤,形成一些能提供生物多样性所必须的河漫滩等软质生态护坡,创造可持续的河堤生态系统。除滨水公共中心区域以外,规划区内河道两侧原则上应设计为生态护坡。

2)沿岸设置植被缓冲带,净化水质。在湖面、河道的边缘地带,设置由多层植物带组成的植被缓冲,对入湖()水进行净化。

3)培育人工湿地,涵养水源。根据大寨河、乌沙干渠等现状水系的地形地貌特点,在河流交叉口等有条件处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场渠道以及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沼泽地,因地制宜地建设人工湿地系统。

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1)鼓励结合城市绿地、公园、道路、广场、公共建筑、住宅小区等空间载体,建设低影响开发(LID)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合理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大力推广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2)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以径流总量控制作为首要控制目标。根据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2014.10)中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淮安市属于IV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α的最低和最高限值为70%-85%。本次规划区年内径流总量控制率在70%

3)为引导各建设项目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与设施,保证低影响开发目标的实现,采用三个低影响开发引导控制指标:下沉式绿地率、绿色屋顶率、透水铺装率。其中,下沉式绿地率为高程低于周围汇水区域的绿地占绿地总面积的比例,绿色屋顶率为绿化屋顶的面积占建筑屋顶总面积的比例,透水铺装率为人行道、停车场、广场采用透水铺装的面积占其总面积的比例。
   、市政设施规划
   包括给水、污水、雨水、供电、通信、燃气、供热、环卫、管线综合等九大工程规划。
   九、综合防灾规划
   包括防洪排涝规划、消防规划、防震规划和人防规划等。








站内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