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巷-龙窝巷-上坂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成果方案
发布时间:2016-07-15 浏览次数: 关闭

《驸马巷-龙窝巷-上坂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成果方案的

批后公布

2016年7月13日,市政府正式批复了《淮安市驸马巷-龙窝巷-上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淮政复〔2016〕31号)。现将规划成果方案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及保护范围

规划范围:南抵镇淮楼西路,北到西门大街;西起西长街,东至院西街,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约9.10公顷。

保护范围:街区保护范围详见街区保护范围图,用地面积约5.64公顷,与《淮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中街区“核心保护区”划定范围一致。

二、规划思路

1.整体保护,融合发展

整体保护街区的历史格局、传统风貌和空间肌理,融入漕运广场、府衙等周边地区及历史城区的空间与功能网络之中,实现“街区与城区”的和谐共生。

2.传承文化,提升活力

依法确定历史文化遗存名录,划定保护范围。保护和传承以周恩来故居、传统民居和上坂街传统商业街等为特色的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完善市政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和恢复老字号,优化与提升服务业态,增强街区发展活力。

3.公众参与,关注民生

鼓励公众参与街区保护与发展过程;优化用地结构,适当疏解人口,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增加就业岗位,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三、规划目标

充分彰显和传承周恩来故居和故里所承载的红色革命文化与伟人精神,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街区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延续街区以清末民初地域性建筑与社区生活为特色的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更新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促进街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与统一。

四、街区价值特色

    1.共和国第一位总理周恩来故居和故里是街区的核心价值,具有唯一性。

    2.街区以清末民初居住建筑、传统商业街市、街河纵向并列格局等为特色的空间肌理与环境,具有淮安传统居住社区与建筑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3.周恩来故居-故里、文渠等文物古迹,具有承载历史记忆、文化体验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五、发展定位

    1.在淮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定位

    本街区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以周恩来为主的名人故里、上坂街传统商业与传统居住社区形态为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2.在城市整体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是淮安古城传统居住风貌特色展示区、周恩来故里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周恩来红色文化体验区和历史文化旅游区。

    六、重点保护内容

1. 空间格局保护;

   1.1.空间格局构成

由重点文保单位、文渠与传统街巷、传统商业街市与传统居住空间、公共服务与文化旅游空间等构成 “一核一河、街巷群落”式的空间格局。

    一核——即以“周恩来同志故居”为街区空间格局的核心;

    一河——即文渠:纵贯街区-总理故里与历史城区的生活性小河,是街区和名城中的重要文脉要素之一;

    街巷——即由驸马巷、龙窝巷、上坂街、局巷、小人堂巷、多子巷、漕弘西街等形成传统街巷网络,与文渠一并整合街区功能与空间结构;

群落——即由河、街分隔的多片以生活居住、商业休闲、文化展示等功能为主的传统建筑空间群落。

1.2.空间格局保护要求

(1)梳理和整治文渠沿线建筑,疏通沿岸步行通道,加强绿化,美化景观。

(2)梳理和保持街区内现存传统街巷网络,优化局部街巷节点;沿局巷向东疏通一条步行通道,强化街区与东部漕运广场间的活动空间的便捷联系。

(3)保持传统街巷网络空间尺度,控制新建建筑建筑高度和体量,维护低层建筑群落为主的空间肌理和立体空间形态。

(4) 延续和优化幼儿园、社区中心等社区服务设施配置与布局,体现功能完善与有机混合的传统居住社区空间特征和功能组织。

2. 环境风貌的整体保护;

    (1)清除违章搭建和严重影响街区风貌的建筑;新建建筑在体量、色彩和风格上与街区风貌相协调,体现淮安南北兼具的寓意吉祥祺福、财运亨通、青砖灰瓦等传统建筑风格。

    (2)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整治文渠河沿岸和驸马巷等公共开放空间与场所环境,优化服务设施业态;街面铺装、绿化配置应与街区环境和风貌相协调。

    (3)加强对文渠、驸马巷、龙窝巷、上坂街等主要街巷景观的保护和整治,规范广告店招和建筑与环境小品的设置,使其与街区风貌相统一。

3. 物质文化遗存与要素的保护;

3.1 周恩来故居等文物古迹的保护;

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序号

名称

保护等级

地址

年代

历史

用途

现状

用途

规划

用途

1

周恩来故居

国家级文保单位

驸马巷7

民国

居住

文化

展示

文化

展示

2

楚元王庙

市级文保单位

淮城镇上坂街

寺庙

空置

寺庙

3

王遂良宅

市级文保单位

淮城镇龙窝巷20

清末

民初

居住

居住

居住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编号

名称

年代

地址

历史

用途

现状

用途

规划

用途

1

多子巷许焕宅

淮城镇多子巷3号

居住

居住

居住

2

多子巷杨家祠堂

淮城镇多子巷5

居住

居住

居住

3

杨氏宅

淮城镇驸马巷12

居住

居住

居住

4

裴籽卿宅

驸马巷14-416

居住

居住、商业

居住、商业

5

章湘侯医宅

驸马巷18

医疗

居住

居住

6

驸马巷周氏宅

民国

驸马巷24

居住

居住

居住

7

驸马巷高氏宅

民国

驸马巷57

居住

居住

居住

8

驸马巷李氏宅

驸马巷63-1

居住

居住

居住

9

吴志良宅

驸马巷25

居住

居住

居住

10

镇淮楼西路

郝氏宅

镇淮楼西路12号(龙窝巷南首)

居住

居住

居住

11

龙窝巷邵氏宅

淮城镇龙窝巷3

居住

居住

居住

12

龙窝巷戴氏宅  

民国

淮城镇龙窝巷46

居住

居住

居住

13

龙窝巷叶氏宅

民国

淮城镇龙窝巷5

居住

居住

居住

14

龙窝巷谭氏宅

淮城镇龙窝巷7

居住

居住

居住

15

张紫来宅

淮城镇龙窝巷8

居住

居住

居住

16

龙窝巷郝氏宅  

淮城镇龙窝巷10

居住

居住

居住

17

龙窝巷马氏宅

民国

淮城镇龙窝巷19

居住

居住

居住

18

龙窝巷支氏宅

民国

淮城镇龙窝巷23

居住

居住

居住

19

龙窝巷高氏宅

民国

淮城镇龙窝巷35

居住

居住

居住

20

丁澄故居

淮城镇龙窝巷4347

居住

居住

居住

21

龙窝巷李氏宅

民国

淮城镇龙窝巷53

居住

居住

居住

22

上坂街王氏宅

上坂街3

居住

居住

居住

23

上坂街4号商铺

民国

上坂街4

商业

商业

商业

24

上坂街许家祠堂

上坂街51

祠堂

居住

居住

25

上坂街

朱氏玻璃店

民国

淮城镇上坂街41

商业

商业

商业

26

方氏中药号

淮城镇上坂街99-10

居住

居住

居住

27

袁松庭宅

淮城镇小人堂巷15

居住

居住

居住

古街巷、古码头、古树、古河道的保护;

传统街巷保护名录

序号

名称

长度(米)

宽度(米)

建造年代

现存地面铺设

1

驸马巷

354

2.5-6

石板街

2

龙窝巷

352

2.5-6

以水泥路面为主,

部分为石板街

3

上坂街

350

3-6

明、清

石板街

4

多子巷

108

3-8

明、清

石板街

5

小人堂巷

70

2.5-4

石板街

6

局巷

85

4-7

石板街

 

古树保护名录

序 号

名称

位置

年代

1

古树1

楚元王庙内

民国

2

古树2

3

古树3

周恩来故居内

民国

4

古树4

5

古树5

 

古码头保护名录

序 号

名称

位置

年代

1

古码头1

近袁松庭宅

2

古码头2

近裴籽卿宅

民国

3

古码头3

近龙窝巷马氏宅

民国

4

古码头4

近龙窝巷谭氏宅

    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保护要素一览表

非物质

文化要素

类别

名称

名人文化

周恩来、黄琛、王遂良等历史名人的思想、品德和精神。

传统技艺

鲍家小吃烹饪技艺、朱氏茶馓制作技艺、德丰酱菜制作技艺

重要的历史记忆与民间传说

龙窝巷、多子巷和驸马巷等传统街巷名称与传说等。

3.2. 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根据现状建筑遗存的年代、风貌、质量、层数以及历史功能与价值,综合确定既有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式,分为如下五种类型:

    (1)修缮:结构、布局、风貌保护完好,未遭破坏的。对此类建筑保持原样,不得翻建,可按原样并使用相同材料进行修缮。

    (2)修复: 结构、布局、风貌基本完好,局部已变动的。对此类建筑应按变动前的式样修复。具体方式包括残缺损坏的建筑局部修复、加固和保护性复原等。

    (3)整治和更新: 结构、布局、风貌尚可,大部分已改动的。对于此类建筑应按传统风貌和建筑形式进行整治和更新。整治和更新后的建筑应为坡屋顶,色彩以青砖灰瓦为主色调;对居住功能建筑进行内部功能改造,增加水电、厨卫设施,改善居住条件,适应现代生活需求。

    (4)保留:对于质量好并与街区风貌无冲突的一般建筑物,规划予以保留。

(5)改建或重建: 结构、布局、风貌已与传统不协调,有部分影响风貌的建筑。对此类建筑应按传统风貌和建筑形式进行整治或改造,对严重影响风貌的建筑进行改建或重建。改建或重建时必须符合相关“建设控制要求”。

建(构)筑保护与整治方式一览表

处置方式

修缮建筑

修复建筑

保留建筑

整治和更新建筑

改建或重建建筑

汇总

建筑面积(平方米)

3066.71

15193.77

7854.33

8705.43

3852

38672.24

百分比

7.93%

39.29%

20.31%

22.51%

9.96%

100.00%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4.1.保护内容

(1)保护以周恩来思想与作品、品德和精神为核心内涵的红色文化;

(2)保护鲍家小吃烹饪技艺、朱氏茶馓制作技艺、德丰酱菜制作技艺等传统技艺;

(3)保护龙窝巷、多子巷和驸马巷等传统街巷名称与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4)保护黄琛、王遂良等历史名人的事迹、品德和精神。

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保护要素一览表

非物质

文化要素

类别

名称

名人文化

周恩来、黄琛、王遂良等历史名人的思想、品德和精神。

传统技艺

鲍家小吃烹饪技艺、朱氏茶馓制作技艺、德丰酱菜制作技艺

重要的历史记忆与民间传说

龙窝巷、多子巷和驸马巷等传统街巷名称与传说等。

4.2. 保护利用要求

(1)利用周恩来红色文化遗产承载宣传教育功能

大力弘扬周恩来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精神,加强青少年们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增强奉献意识和理想信念。

(2)结合周恩来诞辰纪念日拓展红色旅游主题

利用现博物馆增加名人文化展示功能,与周恩来纪念馆、童年读书处、故居等一起,共同创新策划周恩来诞辰纪念日主题宣传与教育活动,定期举办红色主题会展及红色系列旅游产品展销等。

(3)传承王遂良实业报国精神

完成对王遂良宅的修复与修缮,传承王遂良实业报国精神,激励当代人的爱国创业热情。

(4)挖掘民间美食传承特色餐饮技艺

以上坂街商业设施和老字号商铺等为载体,传承鲍家小吃烹饪技艺、朱氏茶馓制作技艺、德丰酱菜制作技艺等传统技艺。

(5)挖掘和传承历史记忆

对龙窝巷、多子巷和驸马巷等传统街巷名称由来与传说、黄琛等人物史迹进行发掘和整理,使其更好地传承和彰显街区历史文化底蕴。

九、用地、人口与空间规划

    1. 用地功能

    (1)街区用地以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文化展示与商业休闲等用地为主,承载历史文化展示、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服务功能。

    (2)街区外围沿城市道路地带主要为金融办公、商住混合、旅游服务和文化展示等用地。

    2. 用地调整

    规划迁出现状勺湖中心小学。将原小学南校区用地调整为旅游服务设施用地,北校区用地调整为幼儿园用地;现状幼儿园用地则置换为社区服务中心用地;“淮安闲暇教育中心”用地,规划为文化设施用地。

    3. 用地构成

    街区用地面积5.64公顷,规划用地构成详下表3-1:

3-1  街区规划用地构成表

序号

用地类型

用地编码

面积(m2

占总用地比重(%)

面积(m2

占总用地比重(%)

历史街区保护范围

规划范围

1

居住

R

31545.41

57.99

34980.68

39.31

其中

一类居住

R11

27934.11

51.35

28655.95

32.21

住宅混合

Rb

1746.73

3.21

4460.17

5.01

基层社区中心

Rc

585.10

1.08

585.10

0.66

幼托用地

Rax

1279.47

2.35

1279.47

1.44

2

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

A

4980.65

9.16

7042.34

7.91

其中

图书展览设施用地

A21

4021.75

7.39

6083.45

6.84

特殊教育用地

A34

685.06

1.26

685.06

0.77

宗教用地

A9

273.84

0.50

273.84

0.31

3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B

11138.98

20.48

32065.10

36.04

其中

零售商业用地

B11

8962.23

16.47

20648.80

23.21

餐饮用地

B13

553.36

1.02

7285.99

8.19

旅馆用地

B14

1623.39

2.98

2295.88

2.58

金融保险用地

B21

——

——

1834.44

2.06

4

道路用地

S

4967.44

9.13

12199.42

13.71

 

道路用地

S1

4967.44

9.13

9736.12

10.94

其中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S42a

——

——

2463.30

2.77

5

绿地广场用地

G

1767.62

3.25

2688.68

3.02

其中

公园绿地

G1

583.47

1.07

583.47

0.66

广场用地

G3

1184.15

2.18

2105.21

2.37

城市建设用地合计

54400.11

100.00

88976.23

100.00

6

城市非建设用地

E

2009.54

——

2009.54

——

其中

水域

E1

2009.54

——

2009.54

——

 

总面积

56409.65

——

90985.77

——

4.人口结构与容量

街区规划居住用地约3.15公顷,占街区总面积的57.99%。街区适宜的人口容量为1000人左右。

5.公共空间规划

规划由街巷、河道绿地等构成“一河六街巷、一心多节点”的公共空间网络。

十、交通与市政设施规划

1.内外出行交通组织

   (1)由镇淮楼西路、西长街、院西街、西门大街为街区居民出行和游客集散提供城市公共交通等服务功能;

   (2)街区内部为慢行交通区域,承载居民步行或非机动出行、游客游览等交通与公共活动功能,强化与漕运广场等周边地区慢行空间系统的连接;

   (3)优化街区外围城市道路公交站点、出租车停靠区段以及非机动车停车布局。

2.旅游交通组织

(1)将街区旅游融入淮安大旅游格局与组织之中,由市旅游局统筹组织:“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故居-博物馆系列游”、“三连城文化体验游”、“运河文化游”、“淮扬美食游”等等。

(2)街区内部游览为步行交通方式,主要由驸马巷、龙窝巷和上坂街等街巷网络串联各主要历史文化资源点,可供游客自主选择游览路径。

(3)保留现有游客服务中心与停车设置,明清商业步行街地下停车场、漕运广场停车库等街区外围停车设施,可补充街区停车容量的不足。

 

                                       365滚球网站

                                       2016年7月15日









站内导航